2017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關于全面加強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加強電子商務全流程信用建設,建立實名登記和認證制度,完善網絡交易信用評價體系,加強網絡支付管理,建立寄遞物流信用體系,強化消費者權益保障措施。
作為“互聯網+”戰略的重要實現形式,近兩年,電子商務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已經成為經濟發展中活力和創新力最強、社會影響力最廣的朝陽產業。中國網購交易規模近年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電子商務網絡根植經濟、社會、生產、流通等各個領域。
在電子商務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中,電子商務交易的信用危機也悄然襲來。與線下交易活動交易相比,電子商務開放度更高,隨機性更強,監督管理難度也更大,這導致了在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過程中,網絡失信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虛假交易、刷單炒信、惡意查評以及濫用、泄漏和倒賣個人信息等違紀違規行為。這些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電子商務乃至全球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的發展,破壞了網絡生態環境的正常秩序,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已經成為政府關心、社會關注和百姓關切的焦點問題。
雖然如今很多大型網絡交易平臺都陸續建立了信用評價制度和信用體系,利用網絡信息共享優勢建立公開透明的信用評價系統,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政府如果引導不好,監管不到位,就會讓電子商務深陷誠信的危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電子商務信用體系意義重大、勢在必行,任重道遠。
為規范電商,維護消費者利益,近年來,“雙十一”前夕,國家發改委都會公開發布《規范網絡零售價格行為的提醒書》,并協調有關主管部門加強對電商平臺及電商、物流等相關企業的監督管理,指導地方建立健全電子商務失信行為投訴舉報和處理機制。
2016年雙十一前夕,在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阿里巴巴、騰訊、京東、58同城、滴滴出行、百度糯米、奇虎360、順豐速運等企業代表共同簽訂了《反“炒信”信息共享協議》,在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商務部、質檢總局等有關部門的指導下,聯合開展反“炒信”行動,直擊利用網絡虛擬交易炒作信用“刷單”行為。這被看作是加強電子商務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
“‘雙十一’是強化電子商務誠信建設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準確了解廣大群眾對電子商務活動的期待和需求,把握網絡促銷過程中出現的失信問題及其自身發展規律,這對于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說。
此次發改委公布的《關于全面加強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加強電子商務全流程信用建設,建立實名登記和認證制度,完善網絡交易信用評價體系,加強網絡支付管理,建立寄遞物流信用體系,強化消費者權益保障措施。
信用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基礎。“意見的突出特點是對信用體系建設各個環節、電子商務活動各個環節都做了明確部署,構建了全鏈條的電子商務信用體系,既針對現階段的典型行為,也注重構建長效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清彬說。“意見針對電子商務領域存在的多種誠信缺失問題,多方協同、對癥下藥,構建完善電子商務領域的信用體系,有利于促進電子商務更健康發展,更大程度發揮其在擴大就業、引導創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方面的推動作用。”
好的規則讓壞人不能作惡,而壞的規則使好人變壞。不得不說,虛構信用是對電商生存之本的致命沖擊。如今,各大電商已經走過了最初原始積累階段,走出粗獷式交易,走向公平安全式交易是大勢所趨。相信,此次《關于全面加強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頒布,必然會不斷完善交易規則,重塑可靠的信用評價體系,促進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的健康發展。
(本文來源中國宏觀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