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被看作是研判中國未來發展的“風向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一詞出現了43次之多,“科技創新”出現了9次,分量之重可見一斑。

大力促進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功組建首批國家實驗室,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推動產業數字化智能
化改造,戰略性新興產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
兩會中關于“創新”“產業”的熱門語匯,與無錫“十四五”發展目標高度重合,針對此無錫代表、委員也在會期“高頻”亮相,睿智發聲。
從制造業大市向制造業強市轉型的過程中,無錫如何讀懂“大勢”,借創新發力,撬動奇點?
1
業態創新:
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倍數增長

數字時代,“0”和“1”可以取代豐富的對話、斑斕的畫面,也能催生令人驚喜的經濟發展新景象,進入“十四五”,無錫將加快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揮創新驅動作用,這是數字經濟賦能傳統產業帶來
的新打法,也是無錫堅定選擇的高質量發展的新解法。
產業端,更廣范圍的融合賦能正引發革命。
從市大數據管理局獲悉,2020年無錫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超過5500億元,隨著新一輪《無錫市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出爐,以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
線,加強創新體系建設,發展模式業態創新,致力于構建完善的智能制造生態,無錫推動企業提升智能化的動作趨于頻繁。
位于新吳區綜合保稅區的捷普電子是全球第二大電子制造業公司,這里搭建了國內首個在5G獨立組網模式下部署完成并投入生產的工業互聯網案例。
“采用5G邊緣計算(MEC)網絡賦能人工智能技術,與典型智能制造應用場景AGV和AVI實現深度融合,有效解決了工業產線大數據量并發傳輸的難題。實現了生產數據不出廠,徹底解決了困擾企業的數據安全問題。”公司
運營總經理肖勇介紹,這成為“敏捷制造“的一次成功范本。

邁入“十四五”,無錫明確提出打造包括物聯網在內的10條地標性產業鏈,形成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并在每個重點產業擁有3~5家千億級市值上市公司。
產業高端化、科技自立自強,這是無錫產業強市與科技創新的“自我修養”,本次兩會上,隨著強化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自主產業鏈打造的呼聲加大,這一信號被再次強化和放大。
2
技術創新:
聚焦“高精尖”,成果轉化持續投入

2020年,無錫高新技術企業同比增長44.8%,位列全省第一,“高精尖”技術轉化為應用的扶持力度聚焦且持續,將成為鼓勵技術創新的一種導向。
技術創新帶來的是產業的整體優勢“鏈式”提升,而這需要繼續的產業化投入。
以生物醫藥企業較為集中的新吳區為例,
在創新藥物領域,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新吳區科技局人士介紹,根據臨床試驗Ⅰ、Ⅱ、Ⅲ期進展以及注冊上市分步予以資助,企業累計最高可獲得資助2000萬元;
在醫療器械及體外診斷領域,對企業自主研發并在高新區產業化的三類等醫療器械及體外診斷,年最高資助500萬元;
在仿制藥領域,對在全國同類仿制藥中前三家通過質量與療效一致性評價,并在高新區進行生產銷售的企業,年最高資助500萬元;
在特醫食品領域,對企業自主研發并在高新區產業化的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普通全營養配方食品,年最高資助1000萬元。
今年1月已投入運行的錫山區的江蘇集成電路應用技術創新中心,總投資9億元,是由無錫市政府與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合作共建。
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胡義東表示,面對芯片“卡脖子”技術造成的供應困局,該中心將圍繞企業需求,集中力量進行攻堅,目標就是解決現有“芯片產品不一定精準適配企業需求”的問題,使得技術研
發與市場應用匹配。
3
模式創新:
產業鏈與創新鏈的“雙生”布局

2020年11月13日,一個致力于提供產業鏈協同服務、快速補強產業鏈核心節點的“集成電路創新服務平臺”,在位于太湖灣科創帶核心區的無錫國家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建成啟用。
以約占無錫1/10的面積,創造出超全市1/3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培育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集群,物聯網、集成電路等細分產業領跑全國,圍繞太湖灣科創帶,“科創+產業”的組合拳頻頻出手。
無錫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5年,無錫將圍繞太湖灣科創帶實施“創新企業倍增計劃”“重大基礎設施領航計劃”“太湖之光科技攻關計劃”,布局建設太湖國家實驗室、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江蘇集成電路應用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每年投入不少于1億元,面向全球征集科創項目。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 “科創+產業”是無錫在“十四五”開局布下的先手棋。
從相關部門獲悉,在去年底進行的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決賽中,無錫物聯網集群獲得佳績,成為該產業唯一入選的城市。
代表無錫參與賽事的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是全國唯一一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促進機構,以“第三方身份”在與企業、院所、高校合作中扮演創新“經紀人”、“服務商”角色,去年與12家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共建6個技術創新基地,與華東理工大學、同濟大學等共建4個聯合實驗室,與信通院、飛譜電子等共建6個聯合創新平臺,被工信部贊譽為“無錫模式”。
新的創新模式與創新主體正在疊加效能,據了解,全國首個地級市工業大數據中心將于今年在我市建成,“通過構建工業大數據標準體系,把無錫工業制造智能化水平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實現數字產業化,賦能實體經濟。”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人士表示。

來源 | 無錫日報政務融媒
記者 | 高飛
編輯 | 周嵐婷
編審 | 禾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