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部門和地方正醞釀更大力度的財政金融投融資舉措,部署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包括提供千萬至數億元的財政項目資金,大幅增加信貸、保險等中長期資金支持等,產業引導基金也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加速集結。業內預計,在多方加碼投資系列利好下,未來五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到20%左右,成為“十四五”時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柱性產業。
央地加碼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四季度伊始,多地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項目迎來密集開工。項目加快開工的背后,是多方集中發力,加碼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9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將有效推動資金、人才等各種資源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行業聚集。
當前新興產業發展態勢好、后勁強,前三季度在制造業整體投資同比下降6.5%的狀況下,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了9.3%,其中醫藥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了21.2%和9.3%。我國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革,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將成為我國實現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支撐。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將獲得更大的支持力度,包括芯片、集成電路等面臨“卡脖子”問題的關鍵領域,以及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業等代表產業鏈升級大方向的重點領域有望成為投資熱點。
多路資金加速涌入
一攬子政策利好下,更大力度的財政金融投融資舉措正在加速落地。江蘇省財政廳下達2020年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6.88億元,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41個重點項目。金融業支持力度也將加大。銀保監會將更好地服務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大幅增加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長期資金支持。廣西、安徽等地銀保監局近日均明確,從銀行信貸、保險等多方面入手,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
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國已設立的產業類引導基金數量達到1042支,已到位規模3.01萬億元,主要圍繞制造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投類政府引導基金數量達到507支,已到位規模0.64萬億元,主要圍繞地區中小企業發展、科創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針對種子期、初創期企業。
多元融資方式需進一步完善
業內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技術升級和更新換代快,對技術研發、人才儲備的融資需求期限長,需進一步完善多元融資渠道。一方面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的金融供給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需求不匹配,對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足。另一方面,創投市場發展不夠規范、成熟,我國創投資本存在明顯的短期逐利特點。此外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仍不夠完善,這導致前期我國大量國內新經濟公司選擇到境外上市進行融資。
圍繞建立和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多元投融資渠道,需要創新金融服務模式,鼓勵商業銀行與創投機構、政府產投基金等加強合作,為優質新興產業企業提供全周期、綜合化金融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地區設立專業銀行。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的融資需求,應有特殊的工作機制和組織架構安排。此外,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成長壯大的融資渠道。以科創板改革為契機,建立起向硬科技企業精準輸送金融血液的對接機制,助推新興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