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無錫市區農貿市場長效管理綜合考評辦法新鮮出爐,針對市區范圍內約120家農貿市場,以考核為抓手,通過多方參與、共同監管,確立責任人機制、建立“紅黑榜”,“聯合問診”破解管理困局,一方面,旨在形成農貿市場日常管理的精準化、規范化、常態化,為本地市民提供舒暢購物環境,另一方面,讓百姓對家門口菜市場的誠信度、環境整潔度更有數,市民的監督也能倒逼菜市場的管理者主動提升管理水平,讓農貿市場告別“臟亂差”的固有印象。這也是我市第一次出臺農貿市場長效管理綜合考評辦法。 作為面向市民最基礎的消費空間,長久以來,不少農貿市場卻是環境臟亂、占道經營、停車秩序混亂等各種現象的集中地,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市商務局市場建設處人士介紹,農貿市場的管理難點還在于“易反復”,檢查多為重大時間節點的突擊形式,一陣緊、一陣松,市場主體、經營戶容易懈怠。此外,改造和管理割裂,一些農貿市場往往是斥資改造過后,因管理疏漏,再次成為臟亂的“代名詞”。 據了解,考評辦法將各區政府、各區依法登記且正常經營的農貿市場納入考評對象,季度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并成立無錫市市區農貿市場建設與管理工作推進小組,市工商、城管等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負責日常監管,并每季度對考評范圍內的歸口業務進行匯總,市商務局牽頭并匯總整理季度考評得分、農貿市場投訴、曝光及整改落實等。 “農貿市場的規范管理,既要有導向,又要有約束。”據介紹,由于民間投資較少參與,農貿市場多數房屋設施的產權、所有權多在鎮、街。因此,考評辦法強調屬地管理,突出主體責任,落實“市場負責人、街道(鎮)負責人、市場監管責任人、城管責任人”四位一體的責任人機制,將農貿市場長效管理綜合考評成績納入對各街道(鎮)、部門領導班子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同時,對考評辦法的約束力“加一把火”。建立市場“紅黑榜”,對各農貿市場季度考評成績排名前三位的,納入“市區農貿市場日常管理紅榜”,排名最后五位的,相應納入“黑榜”,“紅黑榜”每季度在媒體進行通報,并公示市場負責人、所屬街道(鎮)負責人。此外,獎懲明確,對排名靠前的板塊按相關規定予以獎勵,成績落后的板塊約談分管負責人。據悉,今年第二季度的農貿市場長效管理綜合考評成績即將出爐并進行公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