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與:中國城市信用
近日,江蘇省信用辦印發通知,在全省推廣39項2022年度各地政務誠信建設創新舉措。
自2019年以來,江蘇省已經連續4年開展了政務誠信建設第三方評價工作,同時在全省推廣各地政務誠信建設的創新舉措,以此促進各地持續激發政務誠信建設動力,不斷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引力。
2022年推廣的39項創新舉措,通過組織申報、專家評審和各地評選等綜合評價方式,產生于以下8個領域:
依法行政領域
南京市出臺涉公平競爭審查投訴舉報處理辦法,推進形成公平高效的市場競爭環境;昆山市以數字賦能加快“智慧復議”建設;南通市建立行政行為自我糾正制度,全面激發自查自糾內生動力;宿遷市打造“復調對接”機制,提升行政復議公信力等4個項目入選。
勤政高效領域
無錫市錫山區創新建立信用修復輔導工作站,幫助企業重塑“信用觀”;無錫市濱湖區探索建立“543”產業“沙盒監管”工作機制;徐州市“信用監管服務云圖”助推新型監管機制構建;常州市以公開促服務、化政策為春風,扎實推動惠企政策落地見效;常熟市創新信用修復跨平臺“一站式服務”蘇州市工業園區、鎮江市及昆山市推行“審管執信”閉環管理;揚州市推行“信用+電力+金融”業務,助力實體企業降本增效;鎮江市創新“信易+住房保障”,健全住房保障領域信用管理制度;泰州市和昆山市推行“三書同達”信用修復機制,助力企業紓困解難等9項入選。
政務公開領域
無錫市組織開展“政府開放月”活動;連云港市建設政務數據治理賦能平臺,推進政務數據高效共享交換;揚州市構建“七公示”信息歸集治理一體化,進一步提升政務公開透明度;泰興市全面打造“陽光征收”工作體系等4項入選。
政務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及應用領域
徐州市開展政府合同履約全流程線上監管,擰緊政府信用管理責任鏈;常州市武進區誠信政府“碼上評”,群眾監督“零距離”;連云港市構建大數據政務誠信監管系統,信用畫像賦能政務誠信建設;鹽城市開發不動產登記廉政風險防控體系信息平臺,創新不動產登記信用監管方式;淮安市創新第三方信用報告線上備案系統等5項入選。
基層治理領域
南京市棲霞區“信用+街道集成改革”助力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提升;常州市武進區“信用網格”為社會治理注入“誠信基因”;蘇州市吳江區實施清單制和積分制,推動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鹽城市鹽都區“信用+社工”雙向聯動促共治等4項入選。
重點領域政務誠信建設方面
南京市推進信用信息“零提供”,深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常州市新北區通過數字賦能激發審計活力,強化政務誠信建設;張家港市夯實信用基石,引領數智服務,厚植陽光交易高質量發展新生態;南通市通州區推行“互聯網+政府采購”,開啟政府采購助企發展新路徑;連云港市打造CA互認系統,實現一把CA鎖全省通用;淮安市打造統計普法“五型”陣地,營造良好統計信用環境等6項入選。
政府信用管理領域
連云港市建立“1+3”政務失信治理機制;如皋市構建“2+3”嵌入式廉潔風險防控體系,強化對企業合規中檢察人員履職監督;揚州市推進企業合法權益補償救濟工作機制,助力打造“好地方事好辦”服務品牌;宿遷市構建“四項機制”促進政務誠信建設全覆蓋等4項入選。
政務誠信文化建設領域
常州市天寧區形成十二條措施、一本成長檔案,抓細抓實新錄用公務員培養管理;南京市建鄴區成立全市首個信用聯盟“信用之光 點亮金陵”;鹽城市創新信用報告政策支持,大力培育信用服務市場等3項入選。
江蘇省信用辦通知要求,2023年各地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入推進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部署要求,圍繞政務誠信建設重點工作,結合本地實際,持續探索創新政務誠信建設工作機制和舉措,進一步強化對創新做法和實踐經驗的總結,形成更多可復制推廣的創新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