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學校、市場、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在新形勢和新的要求下,為了有效解決基層黨建弱化、虛化、邊緣化的問題,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著眼于推進黨組織建設的精準定位,堅持以建設提升黨群聯絡站為抓手,整合一切黨的建設資源,并向基層一線傾斜,不斷的擴大基層黨組織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形成黨建聯盟的聯合體,其引領保障作用在市場經營管理當中得到有效的發揮。
為此<<學習強國>>、<<人民網>>、<<新華網>>等各級主流媒體和學習平臺高度關注基層黨建聯盟載體發揮的作用。
一、黨建聯盟的定義、構成以及建立黨建聯盟的現實意義
黨建聯盟是按照”黨建引領、抱團服務、共建共享”的原則,由牽頭單位黨組織發起,圍繞共同目標取向,平等協商制定盟約,在不改變成員單位原有的屬性、組織架構、隸屬關系的前提下,共同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其通過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辦、事務共商、人才共有、制度共創、文化共興、發展共促,實現黨建工作相互促進、區域資源相互利用、基礎設施相互延伸、公共服務相互覆蓋、先進文化相互傳播。
黨建聯盟的主要形式和構成有:行業黨建聯盟、兩新組織黨建聯盟、區域黨建聯盟以及其他黨建聯盟等。
基層黨建工作普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如基層黨組織所掌握的資源有限、空間受限,原有的社區抓社區、單位抓單位的黨建模式,顯得有些”勢單力薄,力不從心”。且存在著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真空區、空白點;黨員的數量少,黨建的力量薄弱,黨的領導弱化等。這些問題也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不穩定因素。迫切需要探索一個渠道,把各類黨建資源整合,統籌使用,發揮黨建”最大同心圓”的作用,而黨建聯盟就是這樣的一個渠道,在黨建引領下,有效整合場地、資金、人才等各類資源的優勢,凝心聚力,實現黨建和業務”雙輪驅動”、”雙線融促”。
二、建立黨建聯盟是提升基層組織力的迫切需要。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擴大基層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有利于貫徹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激發群眾參與共治、共建的熱情和激情,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的范圍。
建立黨建聯盟,是促進黨建與發展融促的理想平臺。黨建聯盟能夠構建兩新組織黨建、區域黨建、行業黨建共同參與的多維度、全覆蓋的基層黨建聯合體,形成凝聚共識、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以”黨組織+”聯合體,把黨建工作與高質量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經濟建設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推動黨建與發展”雙線”協調融促。黨建聯盟搭建起對話交流、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平臺,能夠打破以往資源分散、各自為政、力量單薄的局面,使黨建工作統一規劃、統一行動,各類資源在聯盟內進行重組優化,產生1+1>2的效應。同時,黨建聯盟將黨建工作有效嵌入基層治理,通過平等協商、自治管理,事務”大家商量著辦”,能夠有效解決基層組織點多面廣,人員思想復雜,管理職責不清、不到位等問題,使各類組織議事有機制、干事有舞臺、溝通有橋梁、互助有渠道,形成了高效的社會治理格局。
三、創建”五型”站點,凝聚破題攻堅合力。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創建的原則,創建”綜合服務型”、”引領發展型”、”矛盾調解型”、”助力攻堅型”、”弘揚新風型”等”五型”黨建聯絡站,為市場發展提供精準服務。一是創建綜合服務型的聯絡站。引領開展黨的政治理論和基本路線以及方針政策的主體宣講活動。二是創建引領發展型的聯絡站。利用示范基地等引領發展能力強的優勢,依托黨群聯絡站開展專業化的培訓工作。做到精準授課、精準輔導、全面提高。三是創建矛盾調解型的聯絡站。召開會議,商議重大矛盾糾紛調解等有關事項。促進民主集中制及業主自治在基層落實。四是創建助力攻堅型的聯絡站。即建立黨群聯絡站,按照實際制定集中接訪時間表。有序安排各類人員,按照”行業相近”、”服務相關”的原則,輪流組團進駐黨群聯絡站。把有需求的黨員群眾請進來,及時受理訴求。五是創建弘揚新風型的聯絡站。在政治站位高,道德素質好,影響力大的行業中建立黨群聯絡站,開設道德講堂,最美家庭等主題創建活動和參與風貌改造等工作,重點在黨群聯絡站打造文化驛站、文體活動室。
四、當前全國黨建聯盟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覆蓋領域還比較單一。基層黨建就好比木桶,由社區、農村、機關單位、國企、民企、市場、社會組織等各領域的木板組成。國企、民企、市場、社會組織黨建是木桶的短板。存在黨建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黨內政治生活不規范、黨組織戰斗力不強、黨組織軟弱渙散等問題。未能充分發揮黨建聯盟的凝心聚力作用。
(二)、示范引領效應尚未形成,黨建聯盟活動較少,影響力不足。有的黨建聯盟雖然開展了一些活動,但是覆蓋的范圍較窄,受眾群體僅限于聯盟內部,群眾參與度不高,還不能夠形成示范效應,導致后續動力不足。聯盟凝聚力、戰斗力仍不夠強。
(三)、長效機制不夠健全。黨建聯盟要充分發揮作用,就不能是”三分鐘熱度”,要建得起,用得好就需要建立長效機制。目前,黨建聯盟的日常運行、資金來源、管理人員的配備、運營管理辦法等問題,是保障聯盟良好運行的基礎,也是難題,需要探索長效機制新路子。
五、從黨建聯盟組建中得到的啟發
(一)、堅持政治引領是建立黨建聯盟的首要原則。黨的十九大明確要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強調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引領”,全面加強黨的各方面建設。推進黨建聯盟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建+”工作為紐帶,以黨組織為”軸心”,全面提升基層黨的組織力。
(二)、堅持為民服務是聯盟作用發揮的基本方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基層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黨建聯盟作用發揮的基本方向。創建黨建聯盟過程中要善于當群眾的”代言人”,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人民群眾才會更加自覺地熱愛黨、跟黨走,黨建聯盟才會在人民群眾的擁護下煥發勃勃生機。
(三)、堅持創新思維是形成聯盟合力的關鍵之舉。破解黨建聯盟建設中存在的單位性質不同、體制不順、溝通交流等壁壘問題,除了實行單位黨建聯盟、區域黨建聯盟、行業黨建聯盟的聯盟方式以外,還要以改革創新思維,積極探索新型聯盟,斬破壁壘,調動多方共治的積極性,進而構建從組織設置、功能定位、工作職責到主題活動、運行保障等一整套縱橫結合、相互支撐的聯盟矩陣,不斷豐富黨建聯盟功能,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
六、推動黨建聯盟有效運行的對策建議
(一)、要注重因地制宜。要緊抓核心區域、新興組織和重點單位,理順隸屬關系,打造重點領域黨建聯盟,著力提升覆蓋率。發揮好非公企業黨建聯盟作用,統籌推進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在結構轉型升級中抓住新興組織。探索依托行業黨建聯盟,在新興組織成長發展中引入、指導開展黨建工作,同步推進黨的組織覆蓋,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在為民服務中提升黨的組織覆蓋。
(二)、要注重資源有效利用。當前,各類社會組織普遍對黨建資源整合開發利用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沒有充分認識到黨建聯盟的多重作用。各級黨組織要積極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多渠道宣傳組建黨建聯盟的重要意義,引導支持各類組織通過組建黨建聯盟,精準對接黨組織、聯盟單位、廣大群眾之間的利益契合點,整合各方優勢資源,最終達成互利共贏局面。黨建聯盟要在黨組織的引領下,充分挖掘利用優勢資源,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引導聯盟單位、社會各方、廣大群眾積極參與,不斷的擴大黨建聯盟的影響力,以黨建引領各類事業的發展。
(三)、要注重建章立制。要完善聯盟運行機制,要加強組織領導,確保黨建聯盟在黨組織引領下規范有序運轉。堅持宏觀指導與分類指導,建立從經費保障到人員陣地保障,從聯系督導到考核檢查的聯盟運營機制。要完善統籌指導政策,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制定出臺加強基層黨建聯盟的指導意見、議事規則等,指導聯盟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強化分層,分類指導。要研究制定聯盟規范化運行辦法,推進黨建工作標準化建設,逐步形成行業細分、統籌有力、上下貫通的基層黨建系統。
(四)、要注重群眾認可。黨建聯盟要把成員單位的自身發展,與廣大群眾的所求、所憂、所盼相結合,把黨建資源、管理服務力量、”智囊團”等力量凝聚到聯盟中,以聯盟活動載體為引線,搭建平臺、營造氛圍、結對服務,密切各領域黨組織、社會組織、群眾之間的溝通交流,既要為聯盟單位提供更精準有效的管理和服務,又要做到服務群眾、發動群眾、凝聚群眾,從而提升聯盟單位的參與感、榮譽感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文中觀點摘錄網絡文稿)
中共無錫市場協會支部委員會
二0二二年七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