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什么是信用?
答:
所謂信用,就是用契約關系保障本金回流和增值的價值運動。信用是和商品生產、貨幣經濟相聯系的范疇,在商品貨幣關系存在的條件下,信用是價值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
問:信用的特點是什么?有哪些形式?
答:
貸者將貨幣給借者,約期歸還,借款到期后除歸還本金外,還需支付一定的利息。在這一信用關系中,貸款者在貸出一筆款項的同時獲得了一定的權利,即可以要求借款人以后償還一筆款項的權利,又稱債權。借款人則承擔以后償還一筆款項的義務,又稱債務。由于在現代經濟中貨幣被廣泛地作為支付手段,所以這種債務償還通常是用支付一定的貨幣金額來完成的。現代信用形式以創造主體來劃分,大致有四種:企業信用、銀行信用、政府信用、民間信用。
問:什么是信用評級?
答:
信用評級是由專門從事信用評估的獨立的社會中介機構,運用科學的指標體系、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等市場參與主體的信用記錄、企業素質、經營水平、外部環境、財務狀況、發展前景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等進行客觀、科學、公正的分析研究之后,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償還債務的能力及其可償債程度)所做的綜合評價,并用特定的等級符號標定其信用等級的一種制度。
信用評級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信用評估是對企業的償債能力、履約狀況、守信程度的評價,廣義則指各類市場的參與者(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組織)及各類金融工具的發行主體履行各類經濟承諾的能力及可信任程度。
問:信用評級機構的作用是什么?
答:
信用評級機構是信用管理行業中的重要中介機構,它在經營中要遵循真實性、一致性、獨立性、穩健性的基本原則,向資本市場上的授信機構和投資者提供各種基本信息和附加信息,履行管理信用的職能。評級機構組織專業力量搜集、整理、分析并提供各種經濟實體的財務及資信狀況、儲備企業或個人資信方面的信息,比如欠有惡性債務的記錄、破產訴訟的記錄、不履行義務的記錄、不能執行法院判決的記錄等等。這種信用評級行為逐漸促成了對經濟實體及個人的信用約束與監督機制的形成。
問:信用評級對企業的作用是什么?
答:
1)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2)降低企業交易風險
3)形成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的外在壓力和內在動力
4)制約企業過度的擔保行為
問:信用評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
信用評級機構按照一定的評價原則,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對企業及金融機構的基礎素質、經營水平、帳務狀況、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發展前景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評價,以測定企業及金融機構履行各種經濟契約的可信任程度,并采用國際通用的符號標明信用等級,向社會公告。根據調查結果,信用評級的目的主要是:
1) 融資;2) 建立貿易關系;3) 合資合作;4) 借貸。
問:信用報告的類型及用途是什么?
答:
根據調查結果,目前各類信用評級機構出具的信用報告,按照評估目的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一般信用信息報告
這類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被評估企業概況、注冊資料、主要管理人員、經營范圍、相關媒體的報道等。此類報告主要用于委托方在常規小額交易或建立新的貿易關系時用于了解企業的概貌。
2)綜合信用報告
這類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被評估企業的工商稅務登記資料、股本結構、主要經營者情況、經營范圍、財務報表、企業信用等級及信用冒險能力(信用等級及信用冒險能力是利用科學的信用評價體系對財務狀況、銀行信用、企業付款信用、行業現狀、產品情況、品牌競爭能力、市場競爭能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人才資源管理、司法記錄及相關媒體的報道等相關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得出)。此類報告內容詳盡、全面、準確、綜合性極強,主要用于委托方在投資大型項目、合資合作等的可行性研究或大額交易、信貸咨詢等情況下,全面了解企業信用狀況。
3)專題信用報告
這類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被評估企業的銀行信用、企業付款信用、行業現狀、品牌競爭力、司法記錄等多種專項信用分析。此類報告針對性強,主要用于委托方為了特定目的和需要,有針對性地了解企業信用狀況。
問:信用評級需要遵循哪些原則?
答:
1)真實性原則:在評級過程中,必須保障評估基礎數據和基礎資料的真實、準確,采取一定的方法核實評估基礎數據和基礎資料的真實性。
2)一致性原則:所采用的評估基礎數據、指標口徑、評估方法、評估標準要前后一致。
3)獨立性原則:評估人員在評級過程中要保持獨立性,不能受評估對象及其它外來因素的影響,要根據基礎數據和基礎資料獨立做出評判,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客觀、公正、公平地實施評估。
4)穩健性原則:在評估和對評級結果的分析過程中,下結論要謹慎,特別是在定性指標打分時,要謹慎給分。在分析時,對影響企業經營的潛在風險要準確指出,對企業某些指標的極端情況要做深入分析。
問:信用風險是如何產生的?
答:
企業的信用風險主要來自于如下的交易過程:
1)客戶開發--信用不良的客戶是導致拖欠的根本原因。
2)爭取訂單--在與客戶協商時,錯誤地選擇信用條件(如給予過高的信用限額或信用期限)也是日后產生信用風險的重要原因。
3)簽約--信用的保障手段之一是合同,合同條款訂立不當將使企業喪失應有的權利。
4)發貨--貨物糾紛也是日后貨款拖欠的一個間接原因。
5)收款--銷售人員或財務人員能否積極主動地催收貨款,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了帳款回收率。
6)貨款拖欠--貨款拖欠是企業最不愿看到的情況,一旦發生,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將面臨變成呆帳、壞帳的危險。
問:控制信用風險的關鍵環節是什么?
答:
如下六個業務管理環節對于企業的信用風險控制具有關鍵性作用,即
1)選擇客戶--怎樣識別信用良好的客戶。
2)信用標準--對客戶信用評估并執行嚴格的信用政策。
3)信用條件--科學地確定賒銷的條件。
4)貨款跟蹤--應加強對應收帳款的監控。
5)早期催收--在貨款發生拖欠的早期,是企業最好的催收機會。
6)危機處理--發生長期拖欠,應作危機處理,采取積極、有效的追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