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奧肯國際、奧肯律師事務所10月13日在北京舉辦“品牌文化與法律保護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論壇由中華商標協會副秘書長臧寶清主持。
眾所周知,商標和品牌是密不可分的,雖然兩者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是在實現識別商品來源、引導消費者消費的這個方面,兩者并沒有本質區別。專家表示,商標品牌又是市場競爭的法律武器,需要法律去認可和保護。
北京知識產權法研究會會長、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院長宿遲在論壇上表示,對于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國家一直非常重視,經過這么多年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來,這個方面取得了世人矚目的進展。而今后肯定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繼續大幅度提高國家知識產權的保護水平,繼續加大力度,遏制侵權,打擊侵權假冒,繼續大幅度提高損害賠償數額,不僅要追究民事、行政責任,還包括刑事責任的追究。
宿遲表示,要實施綜合治理,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的有效網絡。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推動建立一個有利于促進公平、誠信的營商環境的形成,才能為國家創新驅動戰略提高有效的司法保障。在司法保護層面,要注重適用法律的一致性,也就是執法統一的問題。
“在深入落實高院司法政策方面,主要是圍繞嚴格保護司法主導、分類施治、比例平衡。”宿遲在分享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著一主題時談到,首先是在現有基礎上,提高咱們國家知識產權的保護水平;其次,實施綜合治理,形成知識產權保護的有效網絡,從而達到全面的網絡覆蓋;最后,在法律范疇內,強化追究責任,以達到執法統一。
如果說,法律層面的規范化、合理化是品牌發展、品牌文化建設的有力保證,那么行政監管就是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切實保障品牌建設的有力抓手。
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洪禮彬從行政監管層面發表了看法,他認為,企業的品牌和商標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行政監管的主要部門,也是實施商標與品牌發展戰略的主要部門,在不斷完善機制、優化措施、緊扣宣傳、培育、保護的基礎上,對大力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推促轉型升級,助力經濟發展,努力以品牌發展戰略打造品牌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洪禮彬提出,市場監督管理局要以服務為首,幫助企業創造知名品牌,從而提高企業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同時,要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依法對企業的商譽、商標侵害行為進行嚴厲查處,保護企業合法正當的權益;另外,還應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把質量作為企業的生命線,作為市場監管部門,要引導企業誠實守信、守法,營造良好的市場口碑,以此來提高企業品牌文化。“第一,市場監督管理局要以服務為首,幫助企業創造知名品牌,從而提高企業的知名度與影響力;第二,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依法對企業的商譽、商標侵害行為進行嚴厲查處,保護企業合法正當的權益;第三,強化企業的主體責任,把質量作為企業的生命線,作為市場監管部門,我們還是要引導企業誠實守信、守法,營造良好的市場口碑,以此來提高企業品牌文化。”洪禮彬在論壇發言中這樣談到。
品牌建設需要依靠行政部門的監管輔助,但是更多的是需要靠自身發展來提升品牌建設。
大成律師事務所終身名譽管理合伙人王忠德重點分享了知識共享與品牌保護的話題,他表示,品牌律師+品牌服務產品,這是律所內部品牌建設的主要任務,而律所的外部品牌建設主要是知名度、美譽度。 “律師事務所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知識共享的問題很難解決,合伙制的律師事務所想要得到長遠發展,建立品牌機制,就是要在合伙制的基礎上形成利益共同體,要建立在資源整合、資源共享、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上。律師事務所真正實現知識共享、資源共享時,也要保護好品牌律師的品牌服務。”王忠德在分享品牌建設這一主題時講到。在法律服務的產品的時候,往往因為其內部利益問題使其無法做到資源整合、資源共享甚至是資源優化配置。
王忠德還介紹說,“律師事務所真正實現知識共享、資源共享時,也要保護好我們品牌律師的品牌服務。這是一把雙刃劍。”
江蘇寧海商標事務所所長、法學博士曹靜發言時表示,以前有企業會說,發展到一定階段才需要做企業的文化品牌建設,而實際上在企業誕生的第一天,品牌文化就隨之應運而生,比如創始人的想法、愿景。文化是外在的,需要有內在的東西來支撐,品牌文化不能空心化,不能只強調文化,而需要依靠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本質質量為基礎。
“企業從建立之初,品牌文化也就隨之應運而生。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需要把品牌文化中的精髓提煉出來,作為企業精神引領釋放出來,從而形成一種更高層次的管理工具。”曹靜在論壇發言中就關于品牌文化建設的問題談到她的看法,“品牌文化的建設需要文化來輔助,但是最根本的還是需要依靠企業本質產品或服務的本質質量為基礎。”
沈陽德氏企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王德剛從品牌運營的角度進行了闡述。他表示,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品牌,一定要細心呵護發展自己的品牌。企業要不斷地做出行善、向善的好產品,建立向上向善的企業價值觀,對消費者負責,那么我們的品牌就一定會做大做強。同時,在企業價值觀確立以后,要不斷地配置資源,所有的產品,所有的企業價值觀,所有的企業價格體系一切都圍繞品牌展開,讓品牌不斷地立于消費者的心智之中。
細心呵護發展自己的品牌,品牌在消費者的心智之中。這是王德剛把品牌做大做強的底線。
“做好產品品質是首要基礎,建立并完善品牌企業下的各種體系。在做大做強的前提下,是在企業價值觀確立以后,要不斷地配置資源,把資源配置到合理,唯有品牌展開,所有的產品,所有的企業價值觀,所有的企業體系一切都圍繞品牌轉,品牌在消費者的心智之中,為消費者負責。”王德剛談到他的獨特理解,“心智一詞,就是我們通常在工作中用的叫消費者認知這一專業術語。”
這個“消費者認知”,從全球化角度來講,其實不應該有地域范圍。一個品牌它在國內做強了,走向世界這也是必然的趨勢。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奧肯國際、奧肯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張楚發表看法說,對于品牌的國際化而言,依靠傳統媒介的模式,并非最理想選擇,張楚在論壇中分析到,“互聯網本身就是國際化的,特別是近年來社交網絡迅速普及全球,再加上網絡大數據技術開發和運用的日漸成熟,智能化的用戶定位手段,將會對品牌的國際化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這里我也說到司法保護,司法保護北京也成立了互聯網法院,因為知識產權保護里面最核心的難點就是證據難取,在網上比較快的消失了。第二,證據成本高,你都要公正,一鍵公正,千百塊左右。當然宿遲會長也在這兒,請宿遲會長將來能夠建議一下電子證據認可度各方面能夠更加適合互聯網。因為現在大部分的產品都上網,上網絡平臺了。”
主持人中華商標協會副秘書長臧寶清指出,品牌文化與法律保護的探討之路還很遠,今天我們通過與各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品牌文化與法律保護”這一主題,為品牌文化與法律保護今后的發展指明了初步的方向。
本次“品牌文化與法律保護”高峰論壇直面觀點,有的放矢,主題突出,互動活躍,令與會所有人員深受啟發,大家收獲良多。
(中國經濟導報網)